研究报告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 正文
郭新茹: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建设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构建科学、全面、系统的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对于研判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升长江特色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服务于南京文化强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现状与优势,从生态、文化、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评估模型和价值评估体系,涵盖了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前期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相继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以培育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2022年1月,党中央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赓续中华文脉,弘扬长江文化。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提出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南京作为长江流域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理应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强化使命担当,做好引领示范。为此,南京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和长江流域璀璨明珠”“践行和展示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窗口”的发展定位,全面快速地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在此过程中,科学、全面地评估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价值不仅是厘清南京与长江的内在联系、提升文化资源开发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明晰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路径的首要任务,在推进政府宏观战略决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的落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现状

2017年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2019年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先后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并将长城、大运河、长征三个项目纳入首批建设名单。从某种意义上说,2019年即为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元年。部分学者紧跟现实需求,着眼于这一全新文化实践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彭兆荣指出较之美国的“国家公园”,中国的“国家公园”需要首先确立具体化的价值理念。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彰显国家公园的“文化”特性,需要探索符合文化公园的“中国范式”。即运用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信仰和价值观。根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的与特性,李飞等从逻辑、源流、意蕴方面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解读,从观念层面阐释了国家公园蕴含的价值意蕴、伦理意蕴和空间意蕴。在国家文化公园的现实功能与价值研究中,李树信将国家文化公园的功能总结为保护传承、宣传教育、科研、游憩和社区发展五个方面,并将国家文化公园的机制分为本体价值和衍生价值,本体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衍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环境价值。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本属性与原则研究方面,梅耀林等从文化价值视角出发,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国家文化属性、公园管理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张祝平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提出应遵循保护传统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公益效益与产业效益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属性与原则既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亦可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价值评估与衡量标准。除价值评估的参考性研究之外,赵云和赵荣在对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实现的学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价值评估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核心遗产价值评估、文化整体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三个层面,初步建立起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但从整体来看该价值评估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仅侧重于文化价值的考察,而忽略了国家文化公园产业、生态等维度的价值。

综上,在长江文化、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等方面,学者们已做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然而从整体的角度探讨长江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与规划建设的研究仍然较少,且大都聚焦于整个长江流域或以某个特定的公园为例来研究,研究视角过于宏观或微观,关于特定区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系统性、体系性的研究不多、不深。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践,通过分析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和特征,对南京国家长江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尝试构建全面、系统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价值评估体系,以期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前期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推进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

二、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特色文化体系和建设基础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并非有具体地理边界的特定区域,而是包含整个城市内部范围、具有特色旅游景观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南京作为中国唯一的跨江古都、长江沿岸历史悠久的大型港口城市,其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与长江大动脉密不可分,有着内生共运的文化机理和人文走向,在地域文明体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文化气质和长江文都格局。当下,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了南京江宁、雨花台、建邺、鼓楼、栖霞等核心城区,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禀赋共同构成了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核。因而,厘清南京长江文化发展脉络,初步提炼出南京长江文化内涵,了解南京沿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情况,是推动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

南京因江而生,流动的文化长河塑造了南京城市的文化性格,构建起以古人类遗址文化、长江古都文化、长江海丝文化、长江秦淮文化、长江工业文化、长江红色文化、长江文学文化、长江儒释道文化等为内核的南京长江特色文化体系。同时,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文学之都”的美誉,数量颇丰的文物遗址、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的文学资源等赋予了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数据显示,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与长江有关的景点多达11处。沿江还集中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达20余处,多样的资源共同描绘出了沿江的文化盛景。

自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战略提出以来,南京市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让长江沿线文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态文化保护、新兴业态培育、文旅融合发展、城乡风貌塑造、平台载体建设以及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南京样板”。在沿江文化品牌塑造层面,南京以长江文化为内核,打造了牛首山、栖霞山等文化旅游品牌;并将幕燕风光带“樱花大道”、金陵船厂老旧厂房、长江第五大桥串联成线,推出了系列长江游特色研学路线。此外,南京还先后打造了沿长江轴线的多样创意活动,如青奥艺术灯会到幕燕·星巢音乐嘉年华、青少年长江大保护主题海报设计大赛、萤火虫换书大会等,为长江南京段增添了人文风采。在沿江生态环境优化层面,南京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提升滨江生态环境。南京段主江生产岸线占比已从2016年的36.9%降至2021年的25.3%,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下关滨江商务区、上元门、幕燕风貌区、江北新区定山、绿水湾9个重要节点已实现“由点带面”式的更新与美化,“一江两岸”滨江绿道基本建成,滨江空间品质实现了大幅提升。在政策制度保障层面,一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如启动《长江保护法》《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等政策法规,编制了《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等规划;另一方面搭建了产学研对接平台,如“长江文化基地”校企合作项目在南京浦口落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开发长江文化资源”的步伐逐步加快。以上成就不仅阐明了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当中的南京特色,而且充分表明了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具备了“文化资源丰富、品牌效应初显、生态环境优渥、基础保障扎实”等基础。

南京长江特色文化体系

文化分类

资源类别

代表性文化资源


古人类遗 址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人化石地点、固城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含大报恩碑)(国家级);牛头岗遗址、南城遗址、琉璃窑窑址、朝墩头遗址、窨子山遗址(省级)

3A以上景区

南京博物馆




长江古都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山建筑遗址、仙鹤观六朝墓地、栖霞寺舍利塔(国家级);石头城遗迹、保圣寺塔、牛首山弘觉寺塔及摩崖石刻(省级)

3A以上景区

南京市朝天宫

名人

范蠡、孙权、司马睿、王导、谢安、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萧衍、刘勰、陶弘景


非遗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国家级);竹刻(金陵竹刻)(省级)


长江海丝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浡泥国王墓(国家级);龙江船厂遗址、郑和墓(省级)

名人

郑和



长江秦淮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瞻园、甘熙宅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国家级);江南贡院(省级)

3A以上景区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名人

谢安、吴敬梓、唐伯虎

非遗

南京白局、秦淮灯会(国家级);秦淮传说故事、皮影戏、秦淮灯彩(省级)


长江工业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兵工厂旧址、浦口火车站旧址等(国家级);江南水师学堂遗迹、矿路学堂遗迹、陆军炮兵学校旧址等(省级)

3A以上景区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景区




长江红色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等(国家级);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渡江胜利纪念碑、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等(省级)

3A以上景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等


名人

向守志、葛华、颜红英、李剑锋等(渡江战役);何宝珍、金佛庄、成律、吴光田、赵文秀等(雨花英烈)

非遗

雨花台的传说、杨邦乂的传说等(市级





长江文学 艺术



名人名家

高晓声、陆文夫、方之、苏童、叶兆言、毕飞宇、余光中、储福金等知名作家;张嘉佳、韩东、周梅森、赵本夫、朱苏进、王朔、陆川、尹海峰等知名作家兼编剧或导演;速泰熙、朱赢椿、潘焰荣等书籍设计师及其他领域名人名家



知名书刊

《金陵十三钗》《南京人》《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南京传》《刻骨铭心》《青衣》《寻找灯绳》《扎根》等文学作品;《钟山》《青春》《雨花》等文学期刊

非遗

卞和献玉传说、伍子胥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故事、项羽故事、梁祝传说、秦淮传说故事



长江宗教 文化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报恩寺遗址、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崖等(国家级);保圣寺塔、灵谷寺无梁殿、定林寺塔、净觉寺、永寿寺塔等(省级)

3A以上景区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大报恩寺、栖霞山等

名人

杨文会

非遗

达摩传说(省级);栖霞寺石匠成佛的传说(市级


三、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借鉴国内外对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构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基于如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所选择的指标应涵盖南京长江流经区域内所有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特色文化资源、总体生态环境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各个维度,做到“关键指标不遗漏、特色指标明晰、指标之间独立且不相关”。

2.可操作性原则

本评估体系所选择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评估指标均能搜集、可测量,部分指标涉及不同门类的专业统计口径,也可以在相关单位获取。

3.动态适宜性原则

由于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岸不同地域特色产业不同,因此所选取的指标在选择维度、具体内容等方面应该具有动态适宜性,并根据不同环境做动态调整。

4.以人为本原则

将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者、旅游者或周边居民的主观感受纳入进指标体系当中。

(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在对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际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可操作性、系统性、创新性、全面性等原则,对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的思路体系如下:一是按照我国官方发布的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确定指标;二是基于对南京市内长江经流区域的经济、文化、生态等进行资料搜寻与细则考察,以确定可纳入的指标;三是借鉴国内外国家公园评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炼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指标;四是开展专家共识会议,根据专家的经验与判断来获得科学、全面的指标构建建议。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提出的指标进行剔除、分类、归并与整合,形成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

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

(三)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评估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建立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本研究首先根据专家经验以及国内外国家公园评估经验构建一级指标。具体来看,在国家发布的《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中,将建设管理任务、公共服务、自然禀赋、生态资产等作为一级指标;国外的国家公园价值评估指标侧重点各异,但普遍从国家公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切入,对本研究的指标构建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国家

国家公园重点关注指标

美国

经济:(1)访客数量;(2)公路建设;(3)铁路建设

生态:(1)自然奇观和美景的保护程度;(2)野生动物数量

制度:法律法规建设

英国

社会:(1)各类型有关机构参与公园建设数量

文化:(1)文化遗产保护程度;(2)利用法律所支持的措施或资金

生态环境:(1)野生动物保护程度;(2)区域污染程度;(3)地标生物多样性

制度:规划激励措施

加拿大

经济:(1)旅游设施完整性;(2)旅游人数增加率

社会:(1)社区公众全方位参与国家公园保护机制;(2)将国家公园作为知识普及场所

瑞典

经济:(1)到访量;(2)可进入条件

社会:公众通过旅游获得健康生活场所和教育环境

文化:文化遗产的传承

生态环境:生态多样性

中国

建设管理任务:(1)宣传;(2)投入保障;(3)保护、科研、检测;

(4)制度体系;(5)社区参与

公共服务:(1)游憩体验;(2)社区参与

自然禀赋:(1)生态系统原真性;(2)生态系统完整性;(3)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


依据国内外指标体系构建经验以及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设计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五大维度作为一级指标。

生态价值主要反映长江生态文化公园的生态保护情况与生态效益。南京市内长江流经区域拥有众多特色景区,生态环境优渥,如江豚、东方白鹳、野生水杉等珍稀动植物栖居于此,物种十分丰富。该指标下设“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生态环境效益”2个二级指标。此外在我国《国家公园设立标准》中,生态系统完整性被阐述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生态完整,能够使生态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生物群落、基因资源及未受影响的自然过程在自然状态下长久维持”。根据这一内涵,下设“结构完整性”以及“功能完整性”2个三级指标。生态环境效益是指人类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利益的多少,下设9个三级指标。

文化价值主要反映长江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保护传承水平。长江南京段流经江宁、雨花台、建邺、鼓楼、栖霞等多个主城区,这些区域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设立“文化资源原真性”“文化资源丰富度”“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3个二级指标。文化资源原真性强调长江文化要素保持原生状态程度,下设4个三级指标。文化资源丰富度则根据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划分为2个三级指标。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根据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下设4个三级指标。

产业价值主要反映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产业的发展潜力、生产效率。设计该指标主要用以衡量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产业经济价值。具体设计 “南京地区文化产业数据”“可产业化的文化资源”“旅游经济指标”“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程度”“产业潜在市场”“产业预估总产值”“产业投资价值”7个二级指标以及下设的23个细分指标。总体而言,这7大二级指标实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现有到预估”的产业价值评估,一定程度上能较为充分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潜力以及预期收益。

社会价值主要反映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南京市内与长江文化相关的文化遗产在全国范围内已具备较高影响力,设计这一指标有利于更好地测度南京长江文化公园的社会效益。该维度设计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对科研教育的支撑”“对居民的民意监测”“社会全方位参与程度”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主要反映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维护各系统有序建设运行的规范体系、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该指标基于我国国家文化公园中“建设管理”“公共服务”两个一级指标归纳得出。下设“发展规划与战略”“组织管理”2大二级指标,并细化为6个三级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专家反复论证后明确的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详见下表:


一级评

估指标

二级评估指标

三级评估指标

指标适用性描述

(或测量方法说明

指标来源说明

A1生态价值

B1生态系统完整性


C1结构完整性

包含大面积成片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动植物区系完整;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保存完整未受破坏;或者包含至少1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物种的关键种群或其在中国50%以上的栖息地。

一级:

GB/T 39739—2020《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

二级:

赵智聪、杨锐:《中国国家公园原真性与完整性概念及其评价框架》,《生物多样性》 2021年第10期

韩祎、孙辉、唐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5年第1期


Costanza R d’Arge R Rudolf de Groot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 1997(387):253-260.


三级:

GB/T39739—2020《国家公园

考核评价规范》

Costanza R d’Arge R Rudolf de Groot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 1997(387):253-260.


C2功能完整性

能够充分反映大尺度上完整的生态过程;具有顶级食肉动物存在的完整食物链,或者为重要迁徙洄游动物的主要通道﹑越冬地或繁殖地等。

B2生态环境效益


C3水源涵养

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涵养土壤水分和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功能,以水源涵养量表征。


C4土壤保持

通过生态系统抵抗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保育的土壤量,无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与当前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的土壤侵蚀量的差值。

C5碳固定

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质,将碳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的功能,以二氧化碳固定量来表征。

C6氧气提供

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量


C7防风固沙

通过生态系统抵抗风力侵蚀保育的土壤量,无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土壤风蚀量与当前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的土壤风蚀量的差值。

C8空气净化

通过生态系统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的大气污染物的量(如二氧化硫﹑氦氧化物﹑颗粒物等)。


C9水质净化

水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吸附降解和生物吸收等方式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量

C10气候调节

生态系统对气温和湿度的调节能力,植被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过程吸收的能量。

C11洪水调蓄

生态系统通过特有的生态结构对暴雨径流的调节能力及削减洪峰的能力,利用植被调蓄水量和洪水期滞水量表征。

A2文化价值

B3文化资源原真性



C12历史久远度 C13文化资源完好度

C14文化吸引物的影响力

C15文化资源的审美价值

历史久远性以年份为标准;

资源完好度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完好、完好、一般、不完好、非常不完好五个等级,运用问卷形式由专家评定;

文化吸引物的影响力分为辐射范围及影响力度,将辐射范围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当地,影响力度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强、很强、一般、很差、非常差五个等级,运用问卷形式由专家及居民评定;

文化资源的审美价值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高、很高、一般、很差、非常差,运用问卷形式由专家及居民评定。

二级:

王广振、曹晋彰:《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与价值评估》, 《人文天下》2017年第7期

任玉平:《文化资源开发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B4文化资源丰富度

C16流域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C17流域非物质文化遗

产数量


流域内物质文化数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按照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准




B5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

C18区级以上长江文化保护建设重点项目数量 C19文化保护基金金额 C20区级以上文化资源整合的数字平台

C21当地居民对传统艺

术和手工艺的传承情况


区级关于长江文化保护建设重点项目数量、文化保护基金数量(金额)、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具体以各区工作汇报为主;

当地居民对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传承情况以非遗传承人数量、传统艺术的当地认知率为数据进行测量。

三级:

江苏非遗项目资源库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

南京市统计局

时代数据、天眼查

A3产业价值

B6南京地区文化产业数

C22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C23南京本土文化企业上市公司数量

C24南京重点文化项目投资额(近3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本土文化企业上市公司数量、重点文化项目投资额等数据以各区域文化产业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

三级:

GB/T 39739—2020《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

南京市统计局

时代数据、天眼查

张欣欣:《旅游规划实施评估的实践探索——以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实施评估为例》,《铁道标准设计》2021年第6期

B7可产业化的文化资源

C25文旅资源稀缺性

C26单个文旅资源容量

(人数)

C27大型主题公园的个数、规模、

C28步行街的条数、规模

文旅资源稀缺性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稀缺、较稀缺、一般、较常见、非常常见五个等级,运用问卷形式由专家评定;单个文旅资源容量分为旅游期望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由各区域统计局上报数据、实地测量、专家评定后综合判定;大型主题公园和步行街的数量、规模以统计局上报数

据和实地调研为主要数据来源。


B8旅游经济指标

C29滨水公园数量与盈利情况      

C30游客总人数(年) C3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 GDP的比重

C32旅游企事业单位总数

C33文旅产品线路数量

滨水公园数量、盈利情况及游客人数由实地走访调研后获取数据;旅游总收入、旅游企事业单位总数、文旅产品线路数量以各区域文化产业年鉴、文旅局统计公报为主要数据来源。


B9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程度

C34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情况

以省级以上旅游名村数量、乡镇企业数、特色农业旅游品牌数量、生态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数量、带动就业人数等为指标建立旅游业和农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由专家评定后测量。


C35旅游+商务会展的融合发展情况

以会展数量及总面积、展馆数量及可展面积、会展机构数量、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次等为指标建立旅游业和农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由专家评定后测量。


C36旅游+文化体育的融合发展情况

以体育旅游产品数量(冰上项目、雪上项目、水上项目、山地户外项目、平地户外项目和飞行运动项目)、体育旅游场馆数量(万人以上)、重大体育赛事数量、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数量等为指标建立旅游业和农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由专家评定后测量。


B10产业潜在市场

C37游客总人数(年)

C38游客重游率

C39人均消费

C40游客满意度

C41游客特征

游客人数、人均消费以各地区文化产业年鉴和文旅局统计公报、各文旅企业财报为主要数据来源;

游客重游率、满意度、特征以问卷调查形式构建量表由专家评定后测量。


B11产业预估总产值

C42总收入

C43单个业态收入情况

(如餐饮、购物、休憩)

产业预估总收入及单个业态收入根据往年文化产业年鉴数据由专家评定后预估


B12产业投资

价值

C44投融资回报率

(税前年利润/投融资总额)*100%


A4社会价值

B13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

C45新增就业数量

C46提供的税收

C47从业人员的平均工

资水平

新增就业数量、贡献税收以各区域统计局年报为主要数据来源;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统计局年报及调查问卷为综

合数据来源。

二级、三级:

《国家公园旅游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以西藏色林错-普若岗日冰川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为例》

《国家公园自然监测体系构建和生态体系完整性评价》

《云南省国家公园综合评估》


B14对科研教育的支撑

C48所提供的市级及以上研学场所数量

C49所举办的市级及以

上研学活动数量


市级以上研学场所数据及研学活动数量以各地区文化产业统计年鉴、各级政府公告为主要数据来源。



B15对居民的民意监测


C50居民的期望值

C51居民的关注度与满意度

C52带给居民的幸福感测度

期望值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期待、较满意、一般、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运用问卷形式由居民评定;

关注度和满意度根据李克特量表将其划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运用问卷形式由居民评定;

幸福感以生活质量幸福、情绪状态幸福、自我完善幸

福及日常体验幸福四级量表为问卷由居民评定。



B16社会全方位参与程度

C53学校或科研机构参与的次数

C54其他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的互访参与

C55社会企业或个人工作室的合作数量

C56社会组织的参与(如环保组织


学校或科研机构参与次数、其他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的互访参与、工作室合作数均根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负责单位提供;

社会组织的参与数量根据具体项目参与单位进行统计得出。


A5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


B17发展规划与战略

C57管理办法或管理条例

C58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

C59编制的发展规划



根据规定时限内政府官方发布的规划数量为主

GB/T 39739—2020《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


B18组织管理

C60有无跨区域协调合作组织 C61政府监督单位 C62社会监督单位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1”“无0”情况进行打分。




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所有指标信息,建设理论模型如下:假设选取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则Xij(i=1, 2, 3, ...,n, j=1, 2, 3,...,m)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




四、结语与展望

对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进行价值评估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以专家共识、实际需求以及实践经验为导向,在分析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构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但指标体系的构建仍有进一步明确空间,具体如下:(1)缺少负面指标,因此较难提出各个指标所占权重;(2)受疫情影响,指标数据无法进行实地测量,因而无法通过具体数值评估该价值评估体系的科学性;(3)部分指标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应当运用大数据分析、网络爬虫、访谈座谈等具体方法来测度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提高指标测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后期将会对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补充,并提出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评价结果的应用实证。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在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促进社会多方主体参与、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特色场景空间、提升文化公园文旅融合水平、打造南京长江文化品牌、健全文化公园要素保障体系、促进多地域文化公园联动等方面发力,以全面推进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来源:2022南京学研究6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电话(TEL):86-514-87976982

传真(FAX):86-514-87311374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电话(TEL):86-514-87976982 传真(FAX):86-514-87311374

Copyright © 2022 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